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8487.“日头一发热,它就融化了”表它照着贪欲增长的程度而逐渐消失。这从“日头发热”和“融化”的含义清楚可知:“日头发热”是指正在增长的贪欲,如下文所述;“融化”是指消失。“日头发热”之所以表示正在增长的贪欲,是因为“日头”在正面意义上表示天堂之爱。“日头”表示天堂之爱的原因在于,在来世,主是太阳,而来自这太阳的热是爱之良善,光是信之真理。主是一轮太阳,天堂之爱来自这太阳(参看1053, 1521, 1529-1531, 2120, 2441, 2495, 3636, 3643, 4060, 4321e, 4696, 5084, 5097, 5377, 7078, 7083, 7171, 7173, 7270节)。因此,“日头”在反面意义上表示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来自这太阳的“热”或“发热”在这层意义上表示贪欲。
必须简要解释一下此处所描述的事,即“吗哪”所表示的真理之良善照着贪欲增长的程度而逐渐消失,就是“日头一发热,它就融化了”所表示的,是何性质。当一个属灵教会成员正经历试探时,真理之良善或属灵良善虽被赐给他;但属于构成他以前生命的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的一切快乐扼杀这良善,因为它们是对立面,故纯粹的真理之良善无法长期与这个人同住,而是被主通过属于构成他以前生命的这两种爱的快乐而缓和。因为这良善若不以这种方式被缓和,对他来说,就会变得令人不快,因而变得令人厌恶。这就是天堂的良善在那些正经历重生的人中间一开始的样子。因此,自我之爱与尘世之爱的快乐上升到何等程度,天堂之爱的良善就消失到何等程度,因为如前所述,它们是对立面;反过来也是一样。
这解释了为何天堂存在状态的变化,世上时辰和季节的变化就对应于这状态的变化(8426节),又为何那里的人通过这些变化又回到属世乐趣的快乐中。因为没有这些状态的变化,天堂之爱的良善可以说会变得枯竭,毫无价值。但当它通过属世快乐一次或分阶段地被缓和时,情况就不同了。这就是为何一开始,当每日早晨吗哪被赐给以色列人时,鹌鹑也在晚上被赐给他们;因为“鹌鹑”表示属世快乐,也表示贪欲的快乐(8452节)。
要知道,天堂里的人到了晚上所回到的贪欲不是与天堂良善对立的贪欲,而是在某种程度上与这良善相一致的贪欲。因为它们是相当慷慨地给予好处并从中获得某种荣耀的快乐,然而,这些快乐含有服侍他人的善意和渴望。它们也是居家装饰和个人服饰上的华丽的快乐,以及许多其它类似快乐。这类快乐不是毁灭天堂之爱的良善的快乐,尽管它们的确会使它黯然失色。但最终,照着此人重生的程度,它们会变成天堂良善的最低层。此时,它们不再被称为“贪欲”,而是被称为“快乐”。若不通过这类快乐加以缓和,天堂之爱的良善可以说会变得枯竭,之后变得令人厌恶,如同毫无价值的东西,这一点由以色列人称吗哪为枯竭的食物,淡薄的食物来表示,如在摩西五经中,当鹌鹑不再赐给他们时,我们所读到的:
中间的乌合之众起了贪欲,以色列人又哭号说,谁给我们肉吃呢?现在我们的灵魂枯竭了,除这吗哪以外,在我们眼前并没有别的东西!(民数记11:4, 6)
又:
百姓攻击神和摩西说:你们为什么把我们从埃及领上来,使我们死在旷野呢?这里没有食物,没有水,我们的灵魂厌恶这淡薄的食物。(民数记21:5)
申命记:
耶和华苦炼你,任你饥饿,将你和你列祖所不认识的吗哪赐给你吃,好教导你,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人活着乃是靠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申命记8:3)
“吗哪”和“无酵饼”是一个意思,“无酵饼”表示从虚假当中洁净出来的良善(8058节)。这种饼因同样的原因而被称为“困苦饼”(申命记16:3)。由此可见,当如何理解“日头一发热,它就融化了”所表示的真理之良善照着贪欲增长的程度而逐渐消失这句话。
40.有些灵人从天堂被告知,水星灵曾被应许他们会看到主。于是,我周围的灵人就问他们,他们是否记得这应许。他们说,他们的确回想起来了,但他们不知道这应许是不是以不容置疑的方式作出的。就在他们彼此议论这一点的时候,天堂的太阳向他们显现了。只有那些至内在或第三层天堂的人才能看到天堂的太阳,也就是主;其他人只能看到由此而来的光。一看到这太阳,他们说,这不是主神,因为他们没有看见祂的脸。与此同时,灵人继续彼此交谈,但我没有听见他们说的话。这时,太阳忽然又出现了,主就在它中间,被太阳的光环围绕。一看到这一幕,水星灵深深谦卑下来,并沉了下去。这时,主也从那太阳向这个星球的灵人显现,这些灵人为人时,曾在世上看到过祂。他们所有人,一个接一个,因而许多人依次承认,这是主自己;他们当着所有会众的面承认这一点。然后,主还从那太阳出来,向木星灵显现;他们大声宣称,这是主自己;当宇宙之神向他们显现时,他们曾在自己的星球看见过祂。主是天堂的太阳,是那里一切光的源头(AC 1053, 3636, 4060)。主向那些在其属天国度的人如此显现,在那里,对主的爱居于主导地位(AC 1521, 1529-1531, 1837, 4696)。祂出现在右眼层面上方的中等高度处(AC 4321, 7078)。因此,在圣言中,“太阳”表示神性之爱方面的主(AC 2495, 4060, 7083)。灵人和天使看不见尘世太阳,取而代之的是一团黑暗,这黑暗不是在前面,而是在后面,与天堂太阳,也就是主相对立(AC 9755)。
创世记13:1-18
1.亚伯兰从埃及上来,就是他和他妻子,并他一切所有的,罗得与他一起往南方去。
2.亚伯兰富有牲畜、银和金。
3.亚伯兰从南方按着他的行程走,直到伯特利,到了伯特利和艾的中间,就是从前或起先支搭帐棚的地方,
4.也是他在那里开始筑坛的地方;亚伯兰又在那里呼求耶和华的名。
5.与亚伯兰同行的罗得也有羊群、牛群、帐棚。
6.那地容不下他们住在一起,因为他们的财物甚多,无法住在一起。
7.牧养亚伯兰牲畜的人和牧养罗得牲畜的人就起了纷争。当时迦南人与比利洗人住在那地。
8.亚伯兰就对罗得说,在我与你,我的牧人和你的牧人之间不可有纷争;因为我们是为弟兄的人。
9.全地不都在你面前吗?请你与我分离;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
10.罗得举目看见约旦河的全平原,都得到很好的灌溉,在耶和华未灭所多玛、蛾摩拉以先,如同耶和华的园子,也像你到琐珥时的埃及地。
11.于是罗得为自己选择约旦河的全平原;罗得从东边迁移;他们,就是人与他的弟兄,便分离了。
12.亚伯兰住在迦南地,罗得住在平原的城邑,并挪移帐棚,直到所多玛。
13.所多玛人极恶,大大得罪耶和华。
14.罗得与亚伯兰分离以后,耶和华对亚伯兰说,你举目从你所在的地方向北南东西观看,
15.凡你所看见的一切地,我都要赐给你和你的种,直到永远。
16.我也要使你的种如同地上的尘土,若有人能数算地上的尘土,你的种也就能数算。
17.你起来,沿着它的长和宽走遍这地,因为我要把它赐给你。
18.亚伯兰就挪移帐棚,来到希伯仑幔利的橡树林居住,在那里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
概览
1535.本章论述的主题是要与主的内在人结合的外在人。外在人是人性或人身本质,内在人是神性本质。前者在此由罗得来代表,后者由亚伯兰来代表。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